繁體版 | English

溇水河上,“机器人”跑步上岗了

  本网讯(彭宗卫 向联华)科技含量相当高。深山里传来消息,有7个巡检机器人在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的基层场站正式上岗,成为溇水水电公司(简称溇水公司)江坪河水电站、芭蕉河水电站员工的“新同事”。这件新鲜事很快就在圈里传开了。

▲ 江坪河电厂机器人巡检 湖北能源溇水公司供图

  近日,记者驱车翻越重山,来到鄂西大峡谷,在溇水河畔采访到这群机器人“新同事”。

  溇水公司隶属于三峡集团湖北能源,主要负责鄂西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、电站运营管理工作。2021年实施区域整合后,该公司管理江坪河、洞坪、芭蕉河、锁金山4个电厂,总装机66.2万千瓦。

  江坪河电站位于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溇水上游河段,是溇水干流的龙头电站,总装机45万千瓦;芭蕉河电站位于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,总装机5.1万千瓦,由一级、二级两个电站构成。

  在当地老百姓眼里,江坪河、芭蕉河两座水电站是水电“巨无霸”。但在湖北能源的业务板块里,它们只能算“小弟弟”尽管规模不大,这两座电站却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前列。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靠科技创新来驱动,2023年以来,三峡集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,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。溇水公司科创投入增长,员工创新责任意识增强,4个电厂大胆先行先试,形成科技创新“比学赶帮”的局面。

  传统水电站,巡检员每天手持电筒与纸笔,穿行于机组设备之间,依靠眼观、鼻闻、耳听、手触等方式,对设备状态进行感性判断,并记录仪表数据。

  如今,江坪河电站和芭蕉河电站巡检机器人正在打破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:它们稳稳地走到设备前,打开2米的“身躯”,扭动“脖子”,转动“眼睛”,在屏柜前密集的仪表上精准读取数据;它们“爬”到人工无法攀爬的电站角落,自动采集电站设备的状态、温度、压力、声音等数据,拍好照片及时上传到平台进行分析……

▲ 正在工作中的巡视机器人摄像头 摄影:陈旋

  在江坪河电厂厂长杨奎眼里,机器人上岗既降低了生产成本,又减少了员工劳动强度。“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覆盖了整个电厂生产区域,实现了定时、远程多模式巡检,替代了过去靠人工完成的大量重复和危险性高的工作。”除了巡检机器人,电厂还部署了智能安防系统,后续将与全厂智能能源管理和反“三违”管理结合起来,进一步提高电厂智能水平,节能降耗,创建本质安全企业。

  芭蕉河电厂有一“胖”两“瘦”3个机器人,仅需2个小时即可完成原先2名员工一天的工作量,且每日能完成4次巡检。

▲ 正在工作的巡检机器人 摄影:陈旋

  “我用两年时间深入学习电站巡检业务,然后编写了4万多字的智能改造建议书。把巡检内容分解为数字、位置、温度、声音、气味这五类信息,区分不同的状态,对电站设备进行分类,对电厂环境进行改造,再给机器人规定巡检内容。”2022年入职芭蕉河电厂的青年员工李仁均,是人工智能专业人才,如今已是溇水公司技术创新骨干。

  “芭蕉河搭上科技创新的快车,尝到了智能机器人的甜头。机器人巡检增强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,替代下来的人员可以调整到其他岗位,完成更多有创造价值的工作。”芭蕉河电厂厂长林露直言,智能机器人上岗只是起步,电厂围绕智慧电站建设,正在全面搭建智能电站的底座,同步推进开关设备GIS数智化改造、智慧工器具、智能工具间、可控防雷和雷电监测等专项工作。

▲ 正在工作的巡检机器人 摄影:陈旋

  溇水公司总经理康烽表示,溇水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位后,让一线员工从重复性的巡检工作中解脱出来,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技术管理。公司下一步将加大创新研发力度,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先行先试,探索不同流域电厂的集中控制和现地的“少人值守”模式,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编辑:高锦涛 卢西奥

发布日期:2025年10月3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