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年春节,世界看到了一个活力满满、喜气洋洋的中国。”开年首月,正值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的首个春节假期,旅游、观影等消费数据出现井喷,中国经济呈现出复苏增长的强劲势头。
与“春节经济”同样火热的,还有全国各行各业、各省区市开足马力谋发展的强烈意愿。假期甫一结束,全国多地迅速收心归位,十余个省份在上班第一天召开新春“第一会”,释放出“开年就是开工、开工就要实干”的信号,掀起优化营商环境、狠抓项目建设的热潮。一股股忙碌劲儿里,升腾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希望。
经济增长动能回升,各地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各有异同。不同之处在于,各地要着眼发展全局、结合自身实际,积极探索发展新路,努力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一致之处则是,无论是“全国一盘棋”还是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及差异化竞争的“路线图”,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底色,大家都在找寻生态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,开辟发展新领域、制胜新赛道,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谈及“绿色低碳”,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做污染的“减法”,忽略了发展的“加法”。其实绿色低碳中孕育的,是一片充满无限商机的新蓝海。据有关机构估算,实现《巴黎协定》确定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,需要投资1000多万亿美元,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目标需要130多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,为节能环保、新能源产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。在投资端,海量投资将进入可再生能源、储能技术、工业电气化、绿色交通等领域,形成新的绿色供应体系;在消费端,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电、环保建材等绿色需求也将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升级。
“推动绿色发展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——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十部分专设单独篇章部署绿色发展,更加强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。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与长江生态环保“两翼齐飞”的发展思路,与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高度契合。这一重要篇章为三峡集团赋予新使命、提供新机遇,清晰回答了未来往哪走、干什么、怎么干、干成什么样等战略性、方向性、全局性问题,我们要原原本本、逐字逐句深刻理解内涵实质和核心要义。
江苏常州真金白银加码“新能源之都”建设,山东布局“环渤海”“沿黄海”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,内蒙古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、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,长江经济带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提速……放眼各地,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、新型储能等绿色产业项目投资建设在多地火热开局,但同时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。对于因“绿色”而生的三峡集团而言,既有在更宽赛道、更高层次、更多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,但同时也要面对标兵越来越远、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。从压力挑战来看,大水电接续发展亟待挖潜增效;新能源优质资源获取难度加大,储备资源的落地转化能力亟待增强;长江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亟待加快探索。从发展机遇来看,三峡集团的主责主业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,清洁能源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,国家和地方持续加大环保产业扶持力度,为我们推进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“两翼”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。
从起势看走势,从开年看全年。“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”,我们等不得、慢不得、停不得,唯有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发展的难题、用竞争的思维应对竞争的形势,才能把发展机遇变成高质量发展成果。
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五周年,也是三峡集团成立三十周年。而立之年再出发,我们要坚定不移加快做大清洁能源业务,夯实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基础;坚定不移做优生态环保,擦亮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生态底色。对于认准的事,就要甩开膀子去干、铆足劲头去拼,在比较中奋进、在奋进中赶超、在赶超中突破,奋力跑出三峡“加速度”。
新年前夕,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,一句“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”,饱含对三峡人的亲切关怀、对奋斗者的真情点赞、对新征程的无限期许,给予我们昂扬向上的力量。让我们拥抱春光,埋头苦干,以“开门红”带动“全年红”,用沉甸甸的实绩开创三峡更加美好的未来。(齐飞)
编辑:任贤 杨思恒
发布日期:2023年02月12日